系转载自波布非洲平台
转载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非洲,热爱非洲!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也变成像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我没有家,没有亲人,
我也回不去我的国家,
我是难民。”
我到现在还能清楚的记得琳达的眼神,
浓密的睫毛下蓄满了泪水,
我和她一起抬着头看天,
我们都怕眼泪掉下来。

那个下午,
我和她坐在Heshima大门口的台阶上,
门口Jacaranda树上的紫色花瓣随着微风吹到我们的脚下。

我的身边坐着来自各个非洲国家的难民,
有索马里的,有刚果的,有布隆迪的,有苏丹的,
大家对于我的到来都充满了好奇,
因为很少会有中国人来到这个难民机构。
布隆迪的小男孩怯怯的望着我的手机,
希望我给他播放一下中国的功夫,
他不会说很多的英语,我们很多的对话都是手势加猜测,
因为布隆迪的大选导致的内乱,
让这个10岁的小男孩失去了家,
他孤身在这个异国的难民机构,
我不敢问他你的爸妈呢?
我怕他哭。
这个带着眼睛的小男生悄悄的告诉我,
他很喜欢中国,他从小就爱看中国功夫的片子,
他说以后想去学习中国功夫,
还问我是否可以给他找个老师。
他没有说,他要去中国,
我也不敢问他想不想去。
对于现在的他来讲,
先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来自刚果的女孩子看着年纪不大,手上却抱着一个婴儿,
说话的档口,孩子哭闹起来,
她很自然的当着我的面给孩子喂奶,
我很想问她,孩子的爸爸呢?
但我终究没有问。
我知道,背后必定都是一个个悲苦的故事,
如果她不愿意说,
我何必再去揭一次她的伤口。
采访难民和一些遭受过苦难的人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
我得不断的抬头看天。
旁边有个女孩子来自索马里,她围着头巾,
只露出小鹿一般的眼睛,
说话声音很轻,说着说着就低下头。
旁边的姑娘告诉我,她很怕人,
如果是男人就更怕。
我知道,这个卷着衣角的女孩子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
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一夜之间都没了,
从此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知道,是否能回归故土,
不知道将来会去何方。
很多人的人生,就像是一棵树,
一半在土里,一半翱翔在蓝天,
你可以去远行,你可以去冒险,
因为你知道,你的根在哪里,
你的根在紧紧的抓着你。
然而,这些难民的人生,
从一棵树变成了一个断线的风筝,
将飘到哪里?又将掉到哪里?
刚果来的姑娘很坚定的告诉我,
她要回到刚果去,
"我一定要回去!"她的面庞坚毅。
孩子喝完奶,在她怀里迷迷瞪瞪的即将睡去。
这个近6个月的孩子,
穿着别人捐赠的旧衣服,睡去前脸上是满足的笑容。

我在那一刻,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书,《追风筝的人》
阿米尔少爷和他父亲住在阿富汗喀布尔的豪宅,
家里是当地的首富,父亲受到一方百姓的拥戴,
阿米尔的烦恼和忧桑都只来源于那个和他从小玩到大的仆人的儿子哈桑,
在他以前的世界里,他只为争取到父亲更多的爱和关注而活着,
然而1981年3月的一天,
他们忽然就成了出逃的难民,只携带了两个小手提箱,
坐在一辆破旧的俄国卡车上,和一堆陌生人挤在一起,
逃往相对安全的巴基斯坦。
18岁的阿米尔少爷三更半夜抑制不住晕车带来的呕吐,
他蹲在路边觉得这肯定是一场梦,
肯定是,
明天早晨,
梦醒了,
他还是会在自己的卧室里醒来,
窗外没有巡逻的士兵,
没有耀武扬威的坦克,
没有残垣断壁。
然而,梦永远不会再醒来,
阿米尔为父亲感到难过,
过去一切的奋斗、谋划、梦想与烦恼,
最后只剩下这两只小小手提箱。
他们在美国安顿下来,
阿米尔的父亲,一个阿富汗曾经的大富豪,
在一家加油站当助理,给汽车加油,收银,换油,擦洗挡风玻璃,
他露出笑容的同时,双眼因为疲累而流泪。
琳达告诉我,她现在正在努力的学习,
她想申请到美国去,
我问她,你去美国会害怕吗?那边有朋友吗?
她沉默了,她低下头想了一会,
很认真的告诉我:
我会勇敢,我会带着我爸妈的祝福活下去。
我相信上帝不会放弃我。
我在读书,我到美国能找到工作,
我能养活自己,
可能以后我还能去上大学呢。
你看,我现在在Heshima就在不断学习,
我很快就能去美国了。
我看着她沉默后又瞬间燃起的斗志,
看着她清澈的大眼睛,
我对她说,琳达,你一定可以去美国。
我一直以为琳达是索马里人,因为她长得和索马里姑娘很像,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居然是埃塞俄比亚人。
这下,轮到我震惊了,“埃塞俄比亚我去过,那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呀,虽然还不是很富裕,但是并没有战争呀?怎么还会有难民?”
我万分不解,一下子问出了好多问题,据我所知,埃塞俄比亚还接收别的国家的难民,此前国内的明星姚晨还去过那边,她探访的身份是联合国难民署中国亲善大使。
琳达很快就回答,你去的只是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我楞了一下,是的,我是只去了首都。
琳达说,我不在首都,我与索马里和肯尼亚的交界处,
在那里,部族斗争,以及穆斯林与基督教的斗争非常激烈,
很多人都死在这样的斗争之中。
听完,我在脑子里高速的搜索了一下,
确实,我有印象,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的边境确实是极不安稳的,
肯尼亚的曼德拉,位于相同的区域位置,也屡遭索马里青年党的毒手。
但琳达告诉我,她却是因为部族斗争而逃到肯尼亚的。
接着她问我,中国接收难民吗?为什么这里的难民都是非洲、欧洲和美国,没有去中国的呢?你们中国不接收难民吗?
我愣住了,我想了一下,告诉她,我们接收难民。
她说,没有听说,在申请的时候也没有看到中国。
这个专业的问题把我难住了,我只能告诉她,中国也接收很多难民,但是一般是就近原则,中国也有从不同地方去的难民,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回家查了一下,情况确实如此,但是至于难民接收原则和为何中国很少有非洲难民这个问题尚且没有找到答案,如果看文的你知道答案,请写在文章底部评论处。
未完..........
、